全球權威學術貢獻和影響力排名、科睿唯安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昨天公布。中國超越英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高被引科學家”所在地。
今年,全球近60個國家的6216位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入榜“高被引科學家”。中國共有735人次入選,占名單總人次的11.8%。
新加坡國立大學終身副教授顏水成博士今年已經是第五次當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不久前,他加入了知名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依圖科技擔任CTO,這家公司強大的技術能力以及將前沿科技轉化為產業創新解決方案的能力是吸引他加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工智能不僅僅只是一項技術,它能帶動所有學科領域的技術升級。”顏水成博士說:“當選高被引科學家不僅是榮譽,更有義務增強基礎理論研究,夯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基礎。”
科睿唯安科研分析負責人戴維·彭德爾伯里(David A. Pendlebury)在官方聲明中表示,近年來中國大陸在科研和學術領域的實力和影響力持續提升。“我們的數據不只是著眼于產出,而是最高水平的影響力,”彭德爾伯里說:“這表明了中國科學技術部大約在十年前提出的,要重視研究質量而不僅僅是數量已經卓見成效。”
今年,美國以2737人次(占比44%)入選繼續保持第一。英國(8.3%),德國(5.3%),澳大利亞(4.4%)分別位于第三、四、五名。這五個國家的高被引科學家人數占名單總數近75%,構成了當前全球科研和學術領域的主流力量。
到目前為止,美國一直以絕對優勢占據著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的榜首,而中國則是上升趨勢最明顯的。自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首次發布以來,僅5年中國大陸研究人員在21個核心關鍵自然科學基礎學科中上榜人數增加了3倍。
從這次公布的學者所屬機構名單中可以看出,中國科學院已經毫無疑問成長為國際具有代表性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今年共有101人次入選,位居全球機構第三名。雖然與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203人次)仍有一定距離,但和第二名斯坦福大學(103人次)已經非常接近。
清華大學(42人次)、電子科技大學(24人次)、中國科技大學(24人次)、浙江大學(23人次)這幾所高校與中科院一起構成了中國大陸機構的前五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入選的中國大陸高被引科學家整體分布較為平均。除了上述知名院校,南昌航空大學、紹興文理學院、曲阜師范大學等一批平時在媒體曝光相對較少的優秀高校也有科學家入選,從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頂尖學術人才培養和發展的廣度。
您可以復制這個鏈接分享給其他人:http://www.jisvip.com/node/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