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一面并不顯眼的芯片墻卻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在墻上,集中展示了高通、華為、紫光展銳、平頭哥、依圖、寒武紀、地平線等7家國內外知名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10款高端人工智能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不少芯片來自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卻具備了行業頂尖的算力水平。以上海本土人工智能企業依圖科技的展品為例,其自主研發的AI芯片Questcore是全球首款深度學習云端定制芯片,該芯片單位面積智能算力達到了英偉達圖形計算芯片的5倍,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這面芯片墻,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原創技術追趕國際高端水平的努力與希望。而面對公認的投入高、周期長的芯片研發領域,為何這些初創企業紛紛進軍?
依圖科技首席創新官呂昊提出,在進行視頻處理的過程中,團隊比較早地意識到,由于摩爾定律瀕臨失效,單位面積晶體管數量的提升終將觸及物理極限。
人工智能技術在2015年之后迎來大爆發,以依圖科技為例,過去四年間其人臉識別算法精度提升了100萬倍,而傳統的計算架構不能特別好地解決視覺應用方面的算力和功耗需求,需要專門為某種場景或應用定制計算架構,才能現成百上千甚至上萬倍算力的提升。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目前連一些學校都擁有上千的攝像頭數量,每200路都需要一個傳統的英偉達8卡服務器(含雙核 Intel X86 CPU),需要的機柜數、耗電量和管理成本都非常高,這實際上阻止了很多AI應用的普及。而現在體積與筆記本電腦相當的一臺依圖AI服務器,就能完成200路攝像頭的智能解析,能夠解決數據中心建設成本和運維費用過高的問題,創造出全新的可能。”呂昊說。
并非為了做芯片而做芯片,而是從場景出發,提供性能、功耗和成本最優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為下一步發展帶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這是依圖科技等本土人工智能企業的選擇。
“傳統上,人們談到人工智能總是想到算法,但其實人工智能領域非常重要的是解決方案,如何能把算法真正落地,徹底改革某個行業,而不是只停留在“看上去酷炫”的狀態。”呂昊說,從醫療、金融到城市治理的改革,都需要實現基礎設施上的突破,需要AI芯片、服務器的發力。
實現人工智能在千行百業的普及,是業界共同愿望。呂昊認為,人工智能的普及最重要的是提升基礎設施的智能水平,關鍵在于提升智能密度。從宏觀上來看,智能密度提升體現在智能體數量的增加。例如,當城市中攝像頭達到一定密度時,就不僅能掌握城市中發生的事情,甚至能夠預判、決策,可能會在犯罪發生前就采取預防措施,對城市的狀態有更精細、智能的管理。
而攝像頭數量的提升,需要解決單位面積的智能算力,這也是智能密度的微觀體現。高級的智能算法,能用同樣的機器算力實現更高的智能。提升智能密度可以增強機器的感知能力和計算能力,從而實現一個區域乃至城市的智能躍遷。
“今天我們看到在智能核芯展示區的“企業芯片墻”上,除了依圖的Questcore,還有很多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發展的最新成果,我覺得大家一起發力,用人工智能為更多的行業賦能,完善人工智能生態,對社會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呂昊說。
您可以復制這個鏈接分享給其他人:http://www.jisvip.com/node/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