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實現較快增長,中國經濟在新舊動能有效轉換中穩步前進。

這幾天在上海,人工智能企業依圖將發布全球首款深度學習云端定制芯片,從設計到制造首次實現全面國產化,加速了數據中心服務器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可控的進程。

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 朱瓏:這款芯片是結合了最佳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最先進的這種芯片設計理念,為更多人工智能產品的落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以及更大的想象空間。

一季度,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比規模以上工業快0.2個百分點。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0%、9.4%和7.9%,增速均明顯快于規模以上工業。以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前進的“新引擎”。在廣東,以4K為代表的超高清產業總產值已占到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的三分之一,成為拉動廣東經濟增長的又一新動能。

廣東省工信廳副廳長 楊鵬飛:這幾年通過我們推動超高清視頻產業的發展吸引了上下游兩百多家企業到廣東落地,對將來的帶動效應會不斷地增大,因為超高清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非常巨大的一個市場需求,這是一個萬億級的產業規模。

新動能方興未艾,舊動能也在主動轉身中尋找機遇。在山東交通運輸集團,一場信息技術的改造,就讓傳統物流有了智慧大腦。

山東交運智慧物流平臺總架構師 朱于爽:這個平臺,它集合社會上比較先進的電子合同、電子簽章這些信息,在運輸環節集成了GPS,以及北斗系統、手機APP等先進的一些現代化的技術,實現了貨物的全程載途的可視化追蹤。

這個智慧大腦,不僅改變了傳統物流業線下交易效率低、資金周轉慢,丟貨、串貨的情況,還讓客運物流有了與高鐵等新興業態競爭的新優勢。

山東省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宗昌:利用信息化技術,來推進我們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大概算起來,可以降低管理的成本2000萬元以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我們的傳統的這些制造業已經不是過去的制造業,它已經開始形成一個就是用現代服務、工業服務和生產性服務,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這種服務領域,來做大、做強、做好傳統制造業。

正如一場信息化改造給山東交運帶來的驚喜一樣,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2%,高于服務業增加值增速14.2個百分點,也是一個亮眼的數據。

新技術、新業態正在為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不斷推進的網絡提速降費讓1-2月,全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162.8億GB,同比增長136.1%。這也牽動著網上零售額和快遞業務量的高速增長。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賦能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無人倉儲、全場景刷臉支付、線上線下一體的社區生鮮等新業態也不斷涌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新舊動能轉換是中國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關鍵一環。新舊動能的轉換,走向創新、走向智慧、走向人才,它是一個擋不住的發展過程。

您可以復制這個鏈接分享給其他人:http://www.jisvip.com/node/707